未對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影響!600億儲能龍頭德業股份回應“造假”風波:標準差異理解偏差
截圖自東方財富網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見習記者 李佳佳 北京報道
(相關資料圖)
近期,一則關于中國光伏逆變器廠商德業股份陷入“造假”的消息,在國內外平臺持續發酵。7月10日,德業股份開盤后迅速跌停,截至收盤,公司股價為143.88元/股,大跌6.81%。
7月11日,德業股份回復市場傳聞稱,因公司相關人員對上述 VDE4105 與 UL1741 標準差異理解偏差,又考慮到產品的使用壽命,導致公司銷往德國的微型逆變器產品缺少繼電器。預計不會對公司當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也未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影響。
11日白天,記者曾多次致電公司董秘,擬就沒安裝原因、處理進展與是否面臨罰款等問題提問,均沒聯系上。公司總機接聽人員告訴記者,可能最近他們比較忙,出了點事情。
記者發現,10日晚間,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增公告,預計歸母凈利潤為13億元-13.8億元,同比增加188.58%到206.34%。11日上午公司股價持續走低,下午有所回升。
德業股份回應市場傳聞
7月11日消息,德業股份發布公告,對近期市場傳聞作出回復。
公告表示,近日,公司發現有關自媒體報道了公司生產銷售的微型逆變器存在與認證不符的情況,文章主要質疑公司銷往德國的微型逆變器因缺少繼電器而與德VDE4105并網認證條件不符。
德業股份解釋稱,因公司相關人員對上述VDE4105與UL1741標準差異理解偏差,又考慮到產品的使用壽命,導致公司銷往德國的微型逆變器產品缺少繼電器。
事件發生后,公司表示,立即與德國相關部門、相關經銷商以及客戶等進行了積極溝通。目前已經提出產品升級的解決方案,即在微型逆變器的交流端增加一個自動斷開裝置,當電網或設備異常時,自動斷開裝置就會啟動,上述方案既能達到內置繼電器同樣的效果,又方便售后維護,可以給終端客戶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公司制定的外置繼電器方案預計一個月內完成認證,之后將免費提供給已經安裝德業微逆產品的德國及奧地利終端客戶。
同時為了讓使用德業產品的用戶更加信任德業制造的微型逆變器,公司決定將上述采用外置繼電器的微型逆變器產品質保年限從10年免費延長至15年。
公告還顯示,經初步統計,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直接銷售至德國及奧地利的微型逆變器銷售金額為7377.55萬元,占公司近3年營業收入的比例為0.56%,本次事件涉及的產品銷售金額及加裝成本較小,目前預計不會對公司當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也未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影響。
其實,11日白天,記者曾多次致電公司董秘,均沒聯系上。公司總機接聽人員告訴記者,可能最近他們比較忙,因為出了點事情。
傳聞事件相關來龍去脈
據公開資料,上周德國媒體heise online等報道,中國逆變器龍頭德業股份產銷的微型逆變器疑似“造假”。起因是有位德國測評博主拆機后發現,德業股份生產的微型逆變器產品沒有繼電器,與當地并網認證條件VDE-AR-N 4105不符。
VDE-AR-N認證是德國分布式發電系統低壓并網標準,繼電器是一種輸入保護開關,可以防止電池板短路或過電壓等情況損壞逆變器。
7月7日,這一消息迅速在中外互聯網平臺上發酵,德業股份也陷入偷工減料和“造假”風波。
據媒體公開報道,在遭遇“打假”后,德業股份在7月9日晚召開小范圍電話溝通會中稱,不會為了網傳所說的偷工減料而減少逆變器,繼電器的成本并不高,不超過4元人民幣,在微型逆變器中占比極小,不內置安裝繼電器并非為降本。
同時,德業股份表示,其研發部門已經提出了產品升級的解決方案,即在微型逆變器的交流端增加一個自動斷開裝置,并將該系列產品的質保年限從10年免費延長至15年。公司還稱,這種外置的方案預計一個月內完成認證,認證完成之后將免費提供給已經安裝德業產品的德國終端客戶。
此外,電話會中德業股份強調,該產品在德國銷售了40萬套,在德國市場只占企業總銷售額的2%,該事件對公司影響較小,該地區不是公司主營市場,德國相關部門并沒有對企業進行處罰。
7月11日上午,有媒體記者獲悉,德業股份已經提供了外置繼電器和延長質保期的方案,也獲得了分銷商的認可。對于此次事件后續是否會面臨歐洲方面巨額罰款的問題,德業股份證券部表示,目前溝通下來沒有聽到這個消息。
7月11日,《華夏時報》記者擬就上述內容與德業股份進一步核實,但公司董秘電話上午一直處于通話中,下午自動回復不在,需要留言。
記者注意到,7月11日,德業股份回復了前一日投資者在互動平臺的提問中表示,公司生產經營正常。對于德國市場產品質量負面報道的傳聞已關注到,目前正在積極處理。
周一開盤后公司股價迅速跌停
值得關注的是,“造假”風波的消息出現后,引起了資本市場不小反響,7月10日,光伏板板漲幅居前,但德業股份開盤后,股價卻迅速跌停,后有所回升,截至當日收盤,公司股價下跌6.81%。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華夏時報》表示,如果存在偷工減料,會給一家企業的產品造成使用功能缺陷,乃至使用安全上的問題,如果大面積發生則會對企業聲譽和企業品牌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對公司股價的不利后果則更是顯而易見的,由此也會因為股價突然下跌而給投資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
11日,有媒體報道,德業股份針對“造假”風波回應稱,此前的微型逆變器產品確實沒有內置安裝繼電器,原因是內置繼電器可能會對產品的25年使用壽命造成影響。
也有市場上消息稱,德業股份此次“踩雷”或因對海外法規不熟悉原因所致。
柏文喜認為可能確實存在這個原因,企業要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需要在進入不同國家與區域市場前做好行業調研和市場法規的了解工作,以做到“入鄉隨俗”和“出門問禁”,防止違反當地的行業標準與法規,給企業和投資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上半年凈利潤超13億元,股價止跌
記者關注到,7月10日晚間,德業股份火速發布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稱,公司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3億元-13.8億元,同比增加188.58%到206.34%。
對于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2023 年上半年,亞非拉地區戶用儲能市場需求持續爆發式上升,公司戶用儲能產品銷售收入大幅增長。同時,應用于小型工商業場景的儲能逆變器、儲能電池業務銷售規模擴大,公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幅較大。
官網資料顯示,德業股份成立于2000年,旗下擁有全系列光伏逆變器、儲能電池包、除濕機為代表的環境電器及熱交換器四大產業鏈。2016年,公司開始逐步進入光伏逆變器市場。2020年,公司逆變器海外市場銷售達3.34億元。2021年,公司在上海主板上市。
記者查閱年報時發現,德業股份2022年營收59.56億元,同比增長42.89%;歸母凈利潤為15.17億元,同比增長162.28%。逆變器產品是德業股份當前主要的收入來源,2022年,該產品實現營收39.57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66.44%,同比增長了230.41%。
其中,儲能逆變器銷售收入24.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4.19%,微型并網逆變器實現銷售收入8.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57.95%,組串式逆變器實現銷售收入7.04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65%。
記者留意到,7月11日上午,德業股份股價繼續下跌,最低跌至142.41元/股,午后有所拉升,截至收盤,公司收盤價為147.23元/股,上漲2.33%,總市值633億。
責任編輯:張子鵬 主編:張豫寧
關鍵詞: